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新大 >> 正文

【石榴云】风控系统中国“智”造——记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王维庆

信息作者: 发表时间:22-06-12 18:52:36 来源:

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一台台风电机组好似奏响了风与电的协奏曲,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王维庆和他的成员们,则是当之无愧的总指挥。

6月8日,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王维庆在家中办公。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西娅摄

王维庆是我国最早从事风电机组研发的专家之一,他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失速型风力发电机组电控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实现产业化。

“风力发电机组电控系统犹如人的大脑,具有指挥操控所有设备的功能。”6月8日,63岁的王维庆说起自己的研究领域,目光炯炯有神。

1989年,王维庆从浙江大学电机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当时的新疆工学院任教。吸引他抛却繁华毅然返疆的,正是被他视为具有无限能量、可以大有作为的新疆风能资源。

一次,王维庆到达坂城风电场实地考察研究风电机组,发现风电场使用的风电机组全部从国外购买,价格昂贵。

“风电机组核心技术就是其控制系统,别的技术都能仿制,唯有控制系统无法仿制,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走。”王维庆深知要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风电机组产业的关键技术垄断,必须实现“中国制造”,中国风力发电产业才有核心竞争力。

王维庆(右一)与团队成员在新疆大学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并网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就风电机组及桨距关键控制技术参数进行模拟测试。(资料片 本人提供)

在“为国家而战”的崇高使命下,王维庆组织团队,在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资助下,向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这个高精尖技术的“拦路虎”发起攻关。

手里没有任何可利用的资料,从零起步的研究无疑艰辛而漫长。王维庆和团队制定技术路线后,就立即前往达坂城风电场做现场研究。50米的塔身,相当于20层楼高,直上直下攀爬无数次,对体力和安全都是巨大的挑战。塔顶在风力的作用下摇摆幅度有时会达到近一米,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一起奋战过的同事忆起当年,不由感慨道:“大半年,王维庆几乎每天都在爬各种各样的风电机组,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地记录各个点的数据。”在王维庆的带领下,每个成员都鼓足了干劲,从天未亮到午夜,无一人提前离开实验室,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研制中国人自己的电控系统。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王维庆和他的研发团队在国内首次揭示了水平轴、定桨距失速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机理并提出了技术路线图,成功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轴、定桨距失速型风力发电机组电控系统;主持完成国内第一座大型风电场并网、监控及运行管理系统,并应用于金风科技600kW /750kW国产化风力发电机组中。使金风科技的600kW/750kW/800kW风力发电机组成为当时国内唯一产品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机组,占领了这个级别的国内市场,实现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目标。

2003年开始,中国风电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大型风电机组成为了发展方向。王维庆又研究突破了制约我国风电机组大容量高质量升级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解决了风电机组受制于人及环境适应性的关键技术难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大型风电机组控制理论与大规模风电场集群并网工程技术体系。

王维庆(右三)与团队人员在达坂城风电一场现场。(资料片 本人提供)

丰硕的研究成果使王维庆多次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2019年,王维庆获何梁何利奖区域创新奖;他还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王维庆坚持把论文写在解决企业生产一线的难题上。教学中,他常常结合一些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用最少的成本来解决实际问题。

国家提出“十四五”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王维庆正带领研究团队向这一方向攻关——提升风力发电在电网的占比,让风力发电成为守护新疆绿水青山的主力。(来源:石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