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新大 >> 正文

【亚心网】胡鞍钢做客“新大讲堂”与师生畅谈十八大

信息作者: 发表时间:15-10-28 15:47:00 来源:
  
被问及“幸福”,他强调自己更在乎客观指标,比如健康、寿命;从北京到新疆,他留意“看天”,夸赞乌鲁木齐“煤改气”成效显著。12月19日,胡鞍钢做客“新大讲堂”,受邀为新疆大学师生作题为《畅谈十八大:主要精神与主要目标》的报告。
胡鞍钢,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国国情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国民幸福感与经济发展并不完全匹配。在被问及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时,这位工科博士出身的国情专家回答:“你问我幸福吗,这是主观感受,但我认为用客观指标回答这个问题更客观。”
“收入并不是幸福感的直接来源。”胡鞍钢说,有人认为,经济增长、收入提高能使人感到更幸福,但这只是在较低收入的阶段,收入水平升降过程中,幸福感随之明显变化。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全民幸福感的敏感程度下降。有经验表明,在日本等发达国家,收入提高反而会造成幸福感下降。
“因此说,还有一个能更客观地描述幸福感,就是客观指标。”胡鞍钢提出,全世界可评估、可测量、可比较的,就是人的寿命和健康以及预计健康寿命。因此,他认为只有更健康,才能活得更长,健康和寿命是幸福的核心要素,提高人民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都将有助于大大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此次来疆,胡鞍钢还对乌鲁木齐的“煤改气”工程称赞不已,“乌鲁木齐用了1年完成了北京十几年的工程量,这就是绿色投资,就是提升人民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胡鞍钢“三问”解读十八大报告
1、如何理解10年迈上“三大台阶”?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了“三大台阶”: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农业生产量持续20多年全球第一
如何理解这“三大台阶”?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以粮食产量为例,至今连续九年增产,已经达到世界总量的25.5%。与之相对应的,我们的总人口只占世界的19.7%,这就反映了我们的农业生产能力。其实我们的粮食产量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超过美国了,农业生产量持续20多年排名全球第一。
再看工业,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增长占世界的19.8%,预计今年已超过20%,而美国是19.4%,中国实际上打破了美国从1890年到2010年长达120年的领先纪录。
美国优势从8.25倍缩至2.05倍
评价经济实力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现价计算的GDP,另一种是用现价计算的购买力评价计算。200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的3.71%,2011年达到10.46%,美国则从30.62%下降到21.56%。日本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14.63%下降到8.38%。
大家可以看到日本和中国的相对差距——2000年日本的GDP是我们的3.94倍,到2011年则只相当于我们的80%。我们再看中美的差距,变化就更惊人了,美国的优势从8.25倍缩小到2.05倍,现在肯定已经到两倍以下了。
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日中比例从1.13倍缩小到0.40倍,美中比例从3.41倍缩小到1.34倍。两种算法都告诉我们,国际竞争本质上是国家实力的竞争,国家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创新的竞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是不进则退。
国际市场方面特别是出口的情况,中国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从3.86%提高到10.42%。日本和中国的差距从1.92倍缩小到0.43倍,我们2004年就超过日本了。再看美国,与我们的差距从3.14倍缩小到0.78倍,当然目前美国的进口量还是比我们多。
过去10年,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可以说完成了这一代的任务。下一代的任务是什么?就是从第二变成第一。通过以上列举的数据,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中国迅速发展的气势,看到中国在社会制度上的优越性。
科技实力相当于美国近八成
科技实力方面,我们主要运用五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计算和讨论:首先是主要指标比如R&D(科技研发)的投入,以按购买力评价计算;第二是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情况;第三是本国居民申请发明专利的情况;第四是高技术产品出口在全球市场上的比重。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从事R&D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折合的全时工作量,这一指标我们基本上已经超过了美国,也超过了欧盟27国。2000年我们的科技实力只相当于美国的20%,但是到2010年就增长到76%,所以到2020年是有可能实现科技实力的超越的。
从国际竞争力来看,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02年我国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在世界第47位,2012年已经升至29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竞争力进入前30名,基本上就可以被视为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报告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这是我们理解十八大报告深刻内涵的重要方面。
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的命题最早由毛泽东提出,一个基本思想就是照抄别国发展道路很危险,要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创新。邓小平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此后历届党代会报告中一以贯之。这次十八大报告对中国道路给予充分肯定,指出“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面临三条道路的选择。第一条是老路,我们把它界定为是封闭僵化的。第二条是邪路,主要是指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也就是前苏联之路。前苏联解体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俄罗斯的GDP就占到世界总量的2.4%,走上邪路后则一直持续下降。中国却从1990年的1.6%上升到现在的10.4%。
3、如何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2020年是否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采用更科学的评估方法。我们的建议是以人类发展指标HDI取代人均GDP指数。HDI综合了人均GDP、教育、健康3个维度,指标本身更具综合性。
从HDI来看,1982年,中国大部分属于低人类发展组(第四世界),到2010年,中国高人类发展组已经达到总人口的34.7%,北京、上海、天津开始进入第一世界。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95.6%的人口进入高人类发展组,其中4.4%的人口进入极高人类发展组。
这告诉我们,十年后我们可以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编辑:李凤华;来源:亚心网)

责任编辑:李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