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完毕,迪丽那孜·吐尔洪最喜欢和贺首静在校园漫步。
新疆网讯(记者梁淑芳摄影报道)21岁的迪丽那孜·吐尔洪和小一岁的贺首静毕业于同一个幼儿园,同一个小学,同一所高中,如今同是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届英语专业学生还是同桌,已携手走过了17年友谊。今年,她们相约:考同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未来还要一起走。
10月24日,贺首静结束了自治区团校的培训学习。刚到班里,迪丽那孜给贺首静递上了这几天的课堂笔记。牵手玩大的“闺蜜”
同样的长发、爱笑,贺首静和迪丽那孜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
对于友谊,俩人不约而同地说:“是缘分让我们遇到彼此。”
贺首静的父亲是新疆大学职工,迪丽那孜的爷爷也是新疆大学退休职工。在新疆大学幼儿园,三岁的贺首静和迪丽那孜就很巧分到了一个班,下课时,俩人总是手拉手一起回家。“那时候分享糖果,还有喜欢的卡片。”迪丽那孜说,小学、初中又分到了一个学校,大学最为神奇,又分到了一个班。
2013年9月,迪丽那孜大学报到时,发现大学班级名单中在自己名字下方的正是贺首静时,她惊讶地叫出了声,拿起手机拨通了贺首静的电话,第一句话是“大学,我们又可以做伴了。”
贺首静几乎同时叫了出来,没想到一起填的第一志愿成真了。
一起学习,一起参加社会实践,连吃饭她们都在一起。
2014年4月,她们同时面临着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压力。作为学院新闻部部长的贺首静,顾了工作这头,就顾不了辅导课,也就是那时候起,迪丽那孜有了记两份笔记的习惯,每天宿舍关灯后,在走廊里陪着贺首静背单词。
没有过多的感谢话语,说最多的就是加油。“看到分数,拿到英语专业四级证书我哭了。”贺首静说,迪丽那孜就是自己的影子,自己走过的地方就有她的脚印。“好得像一家人,让人羡慕”
友情,在两小无猜的日子里生根发芽,如今枝繁叶茂。
迪丽那孜一直有兜里装一颗糖的习惯,这个不是给自己吃的。
她解释说,高三时,复习强度大,有一次贺首静在课堂晕倒了,校医说低血糖。从那以后,迪丽那孜出门都会备上几颗糖。大二舞蹈选修课,练旋转动作时贺首静突然出现了头晕,而这时递给她糖的就是迪丽那孜。
“她就像姐姐一样,迁就我、爱护我。我喜欢的颜色、爱吃的小吃,她都了如指掌。”贺首静的话语里满是幸福。
贺首静有个好听的维吾尔语名字古丽波斯坦,这是迪丽那孜起的,意思为美丽的花园。
今年5月3日是贺首静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个收件人为古丽波斯坦的包裹。里面是件绿色风衣,这是迪丽那孜整整两个月当周末家教赚来的。
其实,在她们俩的生活中,这种暖心故事不少。翻开两人手机,都是一起郊游、吃美食、一起学习拍的照片特别多。迪丽那孜最难忘的是贺首静自己做的30页影集。
“成长中,同一个景里不同的我们。”迪丽那孜回忆说,“零点的钟声一响,门铃就响了,打开门,看到了捧着蛋糕的小贺,还有记录友谊的相册。”
作为俩人好友的葛俊婷这样评价她们:“好得像一家人,让人羡慕。”
如今,她们的友谊,也促进了家人的情谊。两年前,迪丽那孜的爸爸吐尔洪·买合木提和贺首静的爸爸贺子健结对子,特意把房子都买在了一栋楼。
“经常聚会串门,哪一家老人病了,二话不说去陪床护理。”吐尔洪·买合木提说,老贺麦西热甫跳得特别地道。
维吾尔谚语:“甘蔗从顶往下越吃越甜,友谊的时间越长越诚挚”。
“生活少了迪丽那孜的陪伴是不完整的!”贺首静话音刚落,迪丽那孜说:“这辈子都要和贺首静做朋友!” (编辑:刘梦雯;来源: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