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升教授是新疆大学“天山学者”特聘教授,中央第七批援疆班干部,现担任为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院长。在张东升教授来疆工作一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他。
张东升院长来自新疆大学对口支援高校中国矿业大学,是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他是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科技领军人物、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是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采矿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特色专业“采矿工程”建设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采矿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主要参加者;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协会资深会员、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会员及《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编委。
张东升教授以“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研究方向,带领团队经过近10年的努力,完成了多个高水平课题;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与企业联合攻关项目50多项,取得了丰富的科研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对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矿产资源的大开发,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近5年来,其研究成果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发表刊物论文60余篇(被SCI收录5篇、E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国家专利13项。
作为一名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科技与教育者,按照张院长的话说:“我到新疆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义务。”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新疆不仅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更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新疆是我国矿产资源大区,资源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在全国已知的171种矿种中,新疆已发现有138种,有8种储量居全国第一;新疆煤炭预测储量达到2.2万亿吨,超过全国总预测储量的40%,居全国首位。)
到了新疆,了解这里丰富的矿产资源,张院长笑了;可是当他了解到新疆开发矿产资源的技术与设备相对落后的现状时,他着急了。在新疆各个矿区,有很多技术与设备都是内地采矿行业淘汰下来的!不仅如此,有关方面的人才资源更是稀缺。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启动了涉及农业、资源、能源和环境四大方面的16个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其中采矿工程、资源勘查、勘查技术工程这三个专业都是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简称:地矿学院)的专业。对于紧缺专业的建设,学院的压力是很大的,如果在3~5年内还不能抓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那么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就有可能被淘汰、被取代。在新疆除了新疆大学设立了采矿工程专业外,新疆工程学院(原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新疆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也设立了此类专业。由此可看出,要建设高质量的采矿工程专业形势是严峻的。“我们很清楚采矿、地质都是又累又苦的行业,我们要清楚看到这些不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紧缺专业,从政策层面来讲,也是刻不容缓急需建设好的专业!但是要利用新疆大学对口支援平台,将采矿、地质专业建好、建强。”张院长如此说。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抓好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还需要好的政策来引进人才,例如新疆大学开展“天山学者”活动,对于引进高层的人才很有帮助。“外引内陪”是建设教师队伍的有效方法,但是光靠引进人才还不够,还必须自己培养。目前,地矿学院采矿工程系共有11名老师,其中援疆老师2名,从中国矿业大学学成归来的博士1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博士1名,其余7个都是近3年新来的青年教师。张院长说,他们的目标是用3~5年的时间培养至少17~18名老师,希望10年左右能够发展壮大到至少30名的教师队伍。
重点要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不仅要尽快提高他们的的学历层次,还要不断加强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张院长的努力,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南大学每年都将计划接收我校地矿学院2~3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青年教师必须做科研,不做科研就是前途自毁!”张院长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写本子,申请项目。此举利用新疆特有的矿产资源,培养青年教师创业的信心,增强他们的活力,培养了创新思想,使得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目前在他的带领或者鼓励下,学院青年教师已取得一些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基金项目1项,自治区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1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项目2项。此外,地矿学院还自筹资金5万元,作为校院联合基金,为每位从事科研活动的青年教师提供1.5万元的启动资金等等。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张院长可谓用心之至了,不仅鼓励他们参加科研项目,亲手动笔写本子,争取项目,还为每位青年教师指定指导老师,从教学方法上引导青年教师的成长。
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培养教师独立科研能力。已申报成功“地质与矿业工程”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性开采”校级重点实验室;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已申报成功自治区培育的“新疆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修复” 协同创新中心,并冲刺国家级的协同创新中心;现正配合学校积极申报新疆大学自己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上述平台的支撑下,利用新疆特色与优势资源,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创立高水平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地质与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是很有前景的。
据张院长介绍,目前地矿学院已获得国家“973”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高水平项目,2011年学院的科研经费占全校第一,这些都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科研氛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快速得到提升。目前学院的高水平论文还是不多,人才资源还是很有限。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是他们的目标,急需获得高水平科技成果奖来证明科研能力的发展。而能够取得这个奖项,又说到关键问题了,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地矿学院现在有2个学科建设的压力,一个是建设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是建设采矿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这些都是张院长在援疆期间期望能完成的目标。
人才培养是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什么?就是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培养这样的人,将来这些人能干什么。依据自治区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从新疆资源优势转换战略角度来看,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调整。”据张院长介绍,地矿学院实施人才培养的原则有很多,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引进实践教学体系。将实验课程单独设立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改变了授课形式,授课方法也实现多样化。地矿学院在张院长的带领下,正在逐步完善“开”字创新教学体系,两根“丨”分别指理论和实践,中间的“一”指用“毕业设计、工程实训、科研活动”三环节贯穿其中,最上面的“一”是指要达到顶层“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实施“开”字教育体系,不仅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提高,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也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地矿学院积极开展各类教学竞赛,通过多媒体课件竞赛、开展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促进和选拔青年教师。比如刘洪林、陈辉这样的青年教师,入校才一年,就在教学方面已取得了不少进步。教学和科研必须相互促进,发挥新疆的地域特色,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将规章制度理顺,这就是张院长他们下半年的重点任务。
很多人谈到工科学生应该具备五个基本能力:政治意识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而张院长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和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要求,认为培养工科学生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能力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张院长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学生到企业支实习,同事要他到领导办公室取一份材料,他都走到领导办公司门口了,愣是犹豫着不敢敲门,直到最后领导有事出门才发现他,问清楚情况了,把材料交给他了。这就是学生沟通和交流能力方面的问题。
为了培养更合格的人才,地矿学院充分发展产学研的优势。目前,已经与23家企业开展合作,从2012年开始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建设。据张院长介绍说,现在科研创新的主体在企业而不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学生才是众望所归。所以和企业联合,利用企业支持,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才是他们的目标。
关于学生培养方面,地矿学院大胆开展“大学生导师制”,从大学三年级开始进行,10名左右学生跟着某一导师,形成一个学术团队,强化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采用大学生导师制所取得成果也是很明显的,采矿专业方面已获得了五项奖。此外,他们还将大力培育民族学生,从教学方法着手,争取把民族学生也送出去学习,充分发挥新疆的民族特色资源。据悉今年地矿学院的采矿工程专业变一本招生后,生涯不是很理想,今后他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主动要到中学去宣传,争取优秀的生源。
张院长来到新疆一年了,他说:“来到这里,才深感新疆采矿发展的形势紧迫,新疆大学领导的期望是我的压力,母校中国矿业大学的支持也有我的压力。”,他清楚地看到新疆的采煤技术有待提高,必须要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大力开展采矿人才的培训与培养。煤炭行业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五大产业,必须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从国家、自治区到地方都缺少一种协调体制,不能再让煤炭行业开展无序、紊乱和恶化的局面了,甚至他们觉得有必要去企业做技术培训,免费为地方煤矿的工人开展培训。试想打井到地下1千米的深度,工人人身安全是何其重要啊!
而张院长能做的,就是通过讲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要学生向有经验的老工人请教,出一个事故,那就是用生命来埋单啊!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同时要提升行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能让人们“谈矿色变”!
谈及张院长来到新疆的意愿,他说到:“我国的能源结构中75%-80%都要依赖煤炭,我自己从事采煤专业多年,而新疆的煤炭资源又非常优越,学校提供给我的条件也不错,就是带着这样的理念,我来到了新疆。对口支援提供给我们一个平台,也给我们一个机会。”
作为丈夫,张院长感谢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他说自己能来到新疆,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了……他都计划好了,等有假期了,他们三位援疆老师就让家属从内地飞过来,好好陪着家人在新疆玩一趟;而作为一名老师,桃李满天下的现状令他满足,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学生来拜访他们,这足以让他们感到知足……
关于张教授
随着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新疆矿产开采业发展对资源开采领域从事设计、生产、施工、科学研究及管理的高级采矿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矿业人才的需求已成为新疆煤炭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很多企业高层抛出高薪和未来职场发展的远景以期吸引大学生。张东升教授介绍说,新疆的人才培养是高起点、高标准的,我们将采用国际通用的教育观念,弥补新疆采矿业教育的不足,为本科生搭建平台、拓宽实践环境,办出具有新疆特色的矿业教育,在未来5至10年将是新疆煤炭人才最为渴求时期。
为了适应新疆煤炭工业当前和长远的发展,适应煤矿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从2008年开始招生,至2011年已招录学生300余人,2009年开始招收定向就业培养生。“我们的采矿专业学生与企业的需求是1:20,也就是说学生可在20家企业中挑选自己心意的企业,就这样离企业的人才需求仍有较大的缺口”张东升教授如是的告诉我们。
据了解,目前,疆内各大煤炭企业为早日“夺得”人才,已于新疆大学在校的一些大三、大二学生签订了用工意向,以期为人才战略做好储备。2009届采矿专业学生李博说,就业已经不成问题,但困扰我们的是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的需求有多大的距离。在今后的两年学习中,我希望跟着老师做一些项目,提升整体素质,就是干体力活也不在乎,这样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会好一些。
据我们了解到,张东升教授受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邀请,为全体教师及研究生作了题为“降低我国煤炭开采环境损害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报告。张东升教授紧扣学院学科专业与矿业开采相关学科交叉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我国煤炭开采中所面临的地面塌陷、地下水资源破坏等突出环境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性开采的理论、方法以及需着力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并以神东矿区为例详细介绍了西北矿区浅埋煤层保水开采技术的研究进展。学院师生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针对报告中相关前沿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使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同学们说,张东升教授不仅在治学方面很认真、很严谨,生活中的张教授也是一个很幽默、真诚的人,同学们都很愿意跟他探讨问题,一起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学生记者:吴雪梅 李修仪
责任编辑:王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