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可爱新大脸谱 >> 正文

可爱新大脸谱之十:选择奉献与责任 援疆无怨无悔

信息作者: 发表时间:13-05-08 10:55:00 来源:
  

选择奉献与责任 援疆无怨无悔------记清华大学援疆专家李永东教授


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奉献和责任;在繁忙的工作和合作中,新疆不再遥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大爱无疆。——李永东

选择奉献 选择责任
2011年8月25日,对李永东教授来说,算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从未来过新疆的他第一次跟随第七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一行四百人来到了祖国的边陲。在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党委举行的盛大欢迎会上,他代表四百位援友发言,并表示:有责任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克服小我的困难,服务祖国的大局。8月27日,他来到新疆大学并正式担任电气工程学院的院长,任期三年。但我们不知道的是,援疆之前他曾经有过一段思想斗争。
当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教授告诉李永东,他是支援新疆大学电气学院的最合适人选时,他想到的是,援疆三年个人牺牲虽不小,但是耽误了正在承担的国家高技术开发和军工项目就坏了。那晚辗转反侧的他开始思考作为一名学者的使命,开始思考学者的学术生命与祖国命运的关系,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在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时候,他发现确实有一点遗憾,西部大开发早已开始,而自己却从未为这个事业做过什么。“新疆是个好地方,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清华大学党委胡和平书记的话久久在耳边萦绕。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选择了奉献与责任。在经过了匆匆的调研、思考和一个星期的紧张培训后,他开始了了解西部、了解新疆的探索之路。

知易行难 计划为先
凭着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李永东教授通过阅读资料、深入教研室、班级调研,很快就对电气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工作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发现学院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总的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科研基础较薄弱,发展相对滞后,造成各种矛盾比较突出。于是他确定了 “抓稳定、促发展、带队伍、上水平”的工作思路。
“抓稳定”首先是使人心稳定下来,人心稳定了,同时保证教学秩序的相对稳定,才能为大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促发展”即结合新疆的特点,在加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成果水平;以对口支援为契机,加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带队伍”即在各系的管理上进行公开竞聘,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对此,李教授解释说:“年轻的干部积极性高、热情大、思想活跃、对学院的发展很有利” 。在科研项目上,鼓励本院的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积极申报新疆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疆计划项目等,鼓励他们参加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相关团队,一起申报国家电网公司的重点项目。“上水平”即与著名高校联合办学,提高生源质量,引进人才;加强和新疆自治区内大的电力、能源企业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硕士点的建设并积极准备申报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控制学科博士点。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2011年9月初,清华大学部分领导来我校参加十所高校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工作会议,其间李永东教授邀请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助理刘瑛岩老师为本院的老师和研究生们做了“特高压输电工程”和“智能电网”等2个学术报告,受到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和好评。此外,针对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迷茫等问题,李永东教授还为本科同学做了一个大学生成才之路的讲座,对如何培养高素质、实践型、创新性人才与学生们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通过参加研究生新生入学欢迎仪式和本科生新生联欢晚会等,加强与本院学生的直接接触。
10月、11月李永东教授还陆陆续续参加全国电气自动化年会、电力电子理事会、中国电气一百强企业发布大会等活动,通过大会发言等形式,主动宣传新疆大学电气学院,并争取通过承办学术会议等方式,扩大新疆电气学院的影响,为学院争取更多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申报打下基础。李教授说:“这种会议一年一次、两年一次,作为会议的组织者之一,我每次都会参加。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把我们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宣传出去。其实,大家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你都去新疆了,我们也去那边看看’。每年都会内地的企业过来招人的” 。
2012年伊始,李永东教授又承担了电气学院博士生专业课《现代电力电子学》的讲授任务,力争把一些学科的前沿技术融入到课堂。有时为了上课,还不得不推迟出差,或者出差一回来就赶着去上课。有一次,妻子生病住院了,匆匆赶回去探望爱人的他,没呆几天就又回到新大给学生上课。他说,当看着手术后爱人痛苦的表情,他感到非常的内疚,但是为了援疆,只能匆匆上路。目前,已招了一名博士,五名硕士和两名毕业设计学生(已毕业)。
3月份,为了加强民族同学的教育和思想工作,他还特意为本学院民班同学做了“从自立到自强,从应试到成才”的专题讲座,鼓励学生树理想、爱学习、立信心。随后,李永东教授还针对部分研究生选题和科研论文撰写中暴露出的问题,给研究生做了一个科研规划与高质量论文撰写的专题报告。
在科研工作中,首先,李永东教授鼓励和帮助本院教师成功申请了“多绳摩擦提升防滑判据——静张力比研究法”、“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破坏机理及优化修复研究”、“基于鲁棒模型匹配方法的通用鲁棒补偿器设计”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实现了电气学院历史上的一个较大突破。其次,成功获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自治区高校科研项目重点项目1项,自治区高校科研青年培育项目2项。第三,充分发挥电气工程学院院在新能源领域的传统优势,大力加强和新疆电力、能源企业的联系和合作。走访了乌鲁木齐电业局、金风科技和特变电工等能源企业,他们合作的积极性很高;大力发展工程硕士和对外办学,努力争取教职工待遇稳定增长。第四,推动并和王维庆教授共同参与了教育部“风力发电系统智能控制及并网技术”创新团队的答辩,并成功获批,这也是我校第三个获得此奖项的学科。“我们这个团队答辩的成功也使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在全国具有比较高的影响力,无论在招生还是就业方面也有很多帮助。因为全国各院校电气学科像这样的教育部创新团队很少,据我所知不超过5个。此外,在申请经费方面,也有了很多优势,一次性得到的经费300万,其中国家拨款占一半,这样一来,也是我们为我们开展科研工作,购买设备提供了很多方便。”谈及此,李教授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与此同时,李永东教授经过努力,还使电气工程学院的自动化学科点成功申请成为了新疆自治区紧缺人才培养专业点,为新大的这个老专业学科点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而他本人也被聘任为新疆大学天山学者特聘教授。
除了参加会议,电气工程学院还在2012年举办了第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论坛采用论文演讲,互动提问的形式,邀请了7名老师和10名研究生做学术报告,共有200多名师生参加本次论坛,反响热烈。

再接再厉 期待未来
转眼间,一年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电气工程学院的学习风气、学术氛围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原先的计划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李教授告诉记者,今年学院重点要做的事情有三件:准备学院60周年院庆、继续科研实力提升计划、加强岗位绩效改革。他说,他将带领全院教职员工和学生,加班加点,日夜奋战,争取到2014年新疆大学建校90周年时,使电气学院的学科成为中亚一流、国内先进、国际知名学科,把电气工程学院建设成为开放式、研究型的学院。
李教授说除了天气有点干燥外,他还是很适应新疆的气候的,这里的风景美、瓜果甜、夜晚时间长,冬季不冷很舒服。热爱运动的他每天晚上会围着红湖走三圈,散步锻炼身体,偶尔也会和朋友一道去滑滑雪、溜溜冰。
回想这段时间的援疆生涯,李教授告诉记者,同学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最感动。“我刚来到电气工程学院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对我说,咱们这的学生和清华大学的学生没法比。但是我接触了很多学生,发现他们其实很认真,也非常主动的想学到东西。如果一味地否定学生只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思考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和指导,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出来” 。
采访快结束时,李教授说:“既然大家能够考上新疆大学,成为一名本科生、研究生,又因为新疆大学是本地最好的大学,本身就说明大家是很好的人才。但是这种人才是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能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还不能完全确定” 。接着他提出了几点建议:一、“学”与“习”结合。希望大家不光用脑子“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用心去“习”,“习”不仅仅指复习、练习、实习,关键是怎么把你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清华大学有一个传统——“行胜于言”,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为此,李教授还专门把“求是严谨、实践勤奋”作为电气工程学院的院训,鼓励师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成为一名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二、转变就业观念。当前不少同学认为毕业出去当公务员、老师,到国企工作才是得到一份好工作。实际上现在很多私企发展的也很快,大家完全可以去竞聘,只要有本事完全可以发挥聪明才智的。“煤、化、油、气、电”这几个行业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同学们不要放弃、充满信心。
我们眼中的“他”
教师张宏立:李院长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他作为国内著名的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权威,在授课时仍然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从未缺过一堂课。他曾说:“我要尽自己百分之百的力量把自己的学识专长传授给他们,把我的治学态度告诉他们,只有他们成长成才,学院才能可持续发展,我援疆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李院长在知道学校将派我去清华大学挂职锻炼时,他主动提出愿意作为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开放自己清华大学课题组的全部学术资源,让我参与自己课题组博士生的每周组会,以及研究生的选题、开题和答辩的全部环节,并对我博士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细致的指导。他告诉我,做学问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仅要顶天立地,更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果。李永东教授秉承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为学笃行,是我们青年教师的榜样。
学生记者刘淑敏:采访清华大学李永东教授对我来说很意外。由于采访任务紧,我们在午休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在课间联系了李教授,没想到他很快就答应了。未见到李永东教授之前,心中总有一份忐忑。能采访这样的大家、学术精英是很荣幸的,但又怕自己学识太过浅薄不足以问出高深的问题。李教授平时在南校区上班,下班后回到校本部的住处休息。晚上八点在科技楼见到了李教授,经过一番交谈,我发现和他交流很放松。他是一位大师级人物,学术功底强、科研能力强、领导管理能力强;他热爱生命,从他不曾间断的体育锻炼就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热爱生活、喜欢写诗的人,曾经在自治区组织部办的《援疆干部与人才》杂志上发表了《沁园春•伊犁行》、《阿尔泰山——北方民族的发源地》组诗,对新疆的神话传说故事和历史故事热衷不已。现在,他把更多的爱和精力投向了新疆、新疆大学的学生和新疆的新能源事业。最后,我们想起他曾淡淡的一笑:“2012年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科研经费翻了一番,接近900万元,而清华大学我的研究室经费却减少了一半”。还有什么比这更说明问题的?!
(新疆大学报学生记者:刘淑敏 陈莹莹)

责任编辑:王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