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快讯 >> 正文

当支教遇见爱心,情暖叶城--记新疆大学驻南疆双语支教干部刘乐的爱心捐助活动

信息作者: 发表时间:18-04-25 19:03:41 来源:

2017年11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进思政辅导员刘乐老师“临危”受命,远赴南疆支教。她说“从一名与高校大学生交流的思政教师,转变成一名给维吾尔族小朋友教国语的幼儿园老师,这不仅是工作方式的转变,更是心态的转变。”

初到幼儿园,作为一名汉族支教老师,面对全园的维吾尔族小朋友,刘乐说她不仅要克服语言沟通的障碍,而且要随时应对小朋友突如其来的哭闹。早9:50接幼儿入园,便开启了一天的“战斗模式”。老师要使出浑身解数调动孩子们上课的积极性,语言、艺术、社会、科学、数学,五大模块一个都不能少,以至于嗓子都哑了。老师还要生取暖炉、发牛奶鸡蛋面包、带孩子上厕所、组织吃午饭、午睡盖被子、打扫班级卫生等,还要给孩子擦鼻子,哄哭闹的孩子,教育打架的幼儿...只有等到7:30下班后,才发现腿酸脚疼。

刘乐老师说,每天都能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进步,感动于孩子们的纯真无邪。“当小朋友慢慢接受我时,从刚开始拉拉我的手,转变成跑过来抱抱我,再到现在争抢着亲亲我,喊着‘刘老师,我爱你’,让我很感动,我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细心的刘乐老师发现有些孩子经常只穿着一件外套,衣服都磨出了洞,或者衣服已经洗褪了色,还有些孩子不穿内裤或者袜子。她开始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关注孩子们的内心。当得知孩子们确实家庭经济拮据时,她觉得一定要为这里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南疆农村的小朋友们更需要关心与关爱。于是,刘乐老师发出了一个爱心捐助邀请,她在朋友圈写下“我知道,贫困不能完全带走孩子们天真的微笑。我看见,孩子单薄破旧的外衣下,有蹦蹦跳跳上学的欢乐,也有深藏着的对知识的渴望。我知道,离开父母的陪伴,不能完全带走孩子们无忧的童年。我看见,孩子眼角的泪,是对父母的思念,也是对能够上学的感谢…… 我们期盼,孩子们可以穿着舒服的衣服,背着书包,拿着笔,在本子上写下童年最有力的中国字,在画本上画出心中最美的中国梦。你的一份爱心与支持,我们的期盼就多一分”。她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关爱并帮助南疆农村的孩子们。

紧接着,刘乐老师得到了身边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爱心捐助邀请得到了一个又一个回复。她收到了来自乌鲁木齐、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的2个爱心公益组织、1个企业、8名爱心人士的捐赠衣物包裹。经统计,现已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发放947件捐赠衣服。1个企业利用团建经费为幼儿园28名幼儿捐赠全套新衣(衣服、裤子、袜子、鞋子、内裤、牙刷等)。刘乐老师说到目前还能陆续接到爱心捐赠电话、收到爱心捐赠包裹。当听到刘乐老师高兴地描述发送捐赠衣物的现场情况,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小朋友们捧着衣服时脸上的微笑,听到小朋友们爽朗的笑声。

每一个爱心后面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刘乐老师说,北京、上海等地距离南疆大约四千多公里,是爱心让这个距离不再遥远。

刘乐老师此次支教,不仅完成了自治区、学校安排的南疆农村学前教育的任务,而且将新大精神播种在南疆农村每一个幼儿的心中,她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自治区号召做一名推进南疆农村学前教育的执行者,用爱心与来自全国各地关爱南疆农村幼儿的各族同胞托起每一个希望之星,刘乐老师发起的爱心捐助活动,让孩子们更理解了“爱”的含义与“国”的力量。(编辑:刘梦雯;来源:五项活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