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自治区党委决定向深度贫困县每村选派一名第一书记,自治区各高校向深度贫困村每村选派1名驻村工作队员,进一步加强深度贫困村的驻村工作力量。
新疆大学选派了23名“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151名南疆深度贫困村扶贫工作队员,要求工作队聚焦总目标、落实总目标、服务总目标,落实好“一年稳住、两年巩固、三年常态、五年全面稳定”要求、聚力抓好“四项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是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青年教师,这次有幸成为深度贫困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我在出发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向参加过“访惠聚”驻村工作的老师们请教,在网上仔细查阅了将要前往的贫困村的相关资料,还翻阅了关于农村脱贫工作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做了大量笔记,希望在扶贫工作中能够发挥作用。
我们到了喀什地区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曙光(11)村后,村民们对我们的欢迎,让我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善良和淳朴,也坚定了我帮助他们的决心。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我深切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给农村带来的不断变化。自今年1月30日驻村以来,我们工作队以带领帮助村民致富为切入点,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为村民做了大量工作,村民无论是精神状态、生活水平、村容村貌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的变化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工作队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入户走访、宣讲政策、升国旗仪式等方式,统一村民的思想,引导村民逐步树立起“精准扶贫的路上不养懒汉”、“摘掉贫困帽子最终还得靠勤劳,靠自己”、“只有自力更生,才能改善贫困状况”的思想。
我们每周一至周五晚的21:00都要举办“农民夜校”培训,开设了宣讲党的惠民政策、观看红色电影、学习法律知识、民族团结教育、双语学习、农业科技和农业种植技术等课程,村民从一开始只是听,到后来踊跃发言谈感受、聊体会、讲收获;通过夜校培训和入户走访宣讲,村民们逐渐摈弃了“等、靠、要”的思想,明白了国家的扶贫政策,是帮助他们致富的政策,而不是养“懒汉”的政策,为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首先村民的吃穿用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村民所穿的衣服比以前鲜艳了,款式前卫了;每周集市鸡鸭鱼肉的交易量比以前大了,与以往逛集市不同的是只看不买的人少了,满载而归的多了;在居住条件方面,原来的土坯房逐步变成了两层小楼,几乎家家户户都整理了庭院、规划了院落。村里的土路都变成了柏油路,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在柏油路上往来穿梭,比以往热闹了;最主要的是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村民的欢声笑语多了。
三、村民的收入和生活得到了改善
“群众之所盼,我等亦所为”,要把村民的冷暖挂在心头,要把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落实在行动中,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庭院经济是帮助村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结合曙光村的实际情况,利用援疆资金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庭院种植的葡萄苗和菜苗,邀请农技人员现场指导移栽,确保了苗木的成活率;通过“万企帮千村”政策,目前已经为 8名没有固定收入的村民找到了适合的工作。
随着“万企帮千村”政策的实施,村民逐渐改变了以往主要以务农获取经济来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工作队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就业脱贫、产业脱贫、种植脱贫、低保兜底、政策补贴等各项措施,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很多没有固定收入的村民在我们的帮助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村民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了生活,初步实现了“不等不靠,脱贫致富靠自己”的目标,这是我们最高兴的。
2018年4月9日,曙光(11)村的贫困户,在宣讲政策大会之后,纷纷畅谈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贫困户努尔艾合买提·伊敏走上台充满喜悦地说:“我家在党的惠民政策关怀下,盖了惠民安居房、享受了富民安居补贴、规划和整理了庭院,孩子们每天都高高兴兴地上学,我在村里当协警,每个月能挣到1500元,我妻子在工作队陈静同志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顺利通过了考试,当上了乡幼儿园的保育员,每个月也有1500元的收入。我们的生活从穿得上,到穿得好;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可以住,到住得好;从能出门,到很方便;党和政府改善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每个家庭的生活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从心里感谢党和国家。”
努尔艾合买提·伊敏越说越激动:“扶贫是党和政府对我们农民的关怀,但是我们不能光靠政府的投入,好吃懒做永远得不到回报,脱贫不光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更需要我们自己都拿出干劲。我们要改变思想,走出去就业,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我们还要教育子女好好学习,以后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出力,我们一起努力吧。”
努尔艾合买提·伊敏的一番话,充分表达了贫困户们心声,大家热烈鼓掌纷纷表示赞同,努尔艾合买提·伊敏只是村民中的一个代表,像他这样通过就业或发展庭院经济增收的村民越来越多。
四、教育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在政府的帮助和企业的资助下,村里建起了小学,教室窗明桌净,操场绿草如茵,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每天清晨孩子们背上书包,身着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迎着朝阳走进的校园。每次看到同学们天真烂漫的笑脸,看着这些充满希望的眼神,我的内心都会涌起一股暖流,只有我们的党和我们的国家,才会如此关怀广大的农民,只有党得好政策才能让乡村旧貌换新颜,才能让乡村充满勃勃生机和希望。
新教室成了村里抢眼的建筑,教室里窗明桌净,课桌椅散发出亮眼的光泽,孩子们的读书声朗朗动听;操场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孩子们欢快地奔跑跳跃,以及孩子们花朵般绽放的笑脸,犹如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让人动容。每当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就仿佛看到了乡村未来的美好前景。
五、村民的医疗有保障了
以前村民有病,要跑40多公里到县上的医院就诊,既不方便,还耽误了病情,现在基本实现了乡有医院、村有医务室,村民都能享受到医保服务,基本杜绝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现在村民有病出门走几步就是医务室,村民的健康得到了基本保障。
六、亩产量提高了
随着国家科技的进步和对农作物研究成果的普及,村民在工作队和农技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农作物产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看到房檐上挂满的各种农作物,看到粮仓里储满的粮食,由衷的为村民感到高兴。
六、民族团结之花开在民心
民族团结是脱贫攻坚的思想保证,没有民族团结一切都无从谈起。4月21日中午, 曙光(11)村村委会大院里热闹非凡,不时响起村民们的阵阵欢声笑语,这里正在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家庭聚会活动。
曙光村的帮扶单位巴格阿瓦提乡中学与驻村工作队共同组织了这次活动,邀请村里的贫困户欢聚一堂,大家一起品尝热腾腾、香喷喷的抓饭。巴格阿瓦乡中学校长热情洋溢地对贫困户说:“我们是来帮扶大家的,今后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我们,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大家”。因工作队第一书记到乡里开会,我代表工作队向贫困户表态:“乡亲们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要竭尽全力帮助你们脱贫致富,有困难就找工作队”,贫困户们纷纷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对帮扶单位和工作队表示感谢。
工作队多次以不同形式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村民之间的交流、交融、交往越来越深,与村民凝聚起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关键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对民族团结最形象的比喻,亲戚越走越亲,感情越走越近。
工作队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为不断增进与村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做了大量的工作,“三个离不开”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深入人心。
“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实质是融情,我们要将民族的亲情植根在乡村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一个村民,民族团结之花不仅仅只开一时,而是要盛开在每一年,每一天,每一个人的心中。
作为一名深度贫困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通过几个月的驻村,我不仅亲身感受到了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基层农民的关注关怀。我深刻体会到,为事之要,唯在得心,我们要用党的政策唤起村民战胜贫困的决心和勇气,用知识和真诚凝心聚力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用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和实际行动团结广大村民奔向幸福的明天。(编辑:米尔妮萨;供稿/图:新疆大学驻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曙光村干部-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