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大讲堂 >> 大讲堂热点 >> 正文

【新大讲堂】喻国明主讲《“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舆情与社会传播构造新范式》

信息作者: 发表时间:16-04-28 11:51:02 来源:

经典语录:

1.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我们对于互联网社会价值逻辑从肤浅到深刻的巨大进步。

2.互联网是构造我们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

3. 没有什么比认同对方能更产生认同感的。

4.先解决立场问题,再解决引导问题。

5.今天我们进行社会沟通和舆论引导的时候,要重视价值,但我们更要追求魅力。

6.我们要讲道理,但更要讲感情。

7.我们要有自信,但更要追求公信力。

4月27日下午4时,新大讲堂第42讲在校本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开讲,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莅临讲堂主讲《“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舆情与社会传播构造新范式》,我校辅导员代表以及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代表共计350余人聆听讲座。

喻国明教授从网络舆论大数据时代的背景和要求入手,指出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制度,文化凝聚力,以及媒介的传播三方面的协调。他说道:“水再多,火再大,只有共同配合才能制作出汤与美味。”“在谈到媒介的作用时,他表示媒介会决定社会的视野,决定社会的议程,同时也会影响人们舆论的传播。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介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喻国明教授认为在面对互联网的问题上,中国社会中最大的进步包括媒体在内的整个社会发展的主逻辑应该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其中包含着我们对于互联网价值逻辑和运用模式从肤浅到深刻的巨大转型。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传播工具,而是一种社会的组织与结构方式,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自己的资源、能力和品牌在互联网的逻辑和机制下整合运用起来,我们才能形成价值的“强连接”,才能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喻国明教授强调指出,互联网不仅仅是传播渠道,它是构造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他引用麦克卢汉的话提出“媒介即信息”的观点,认为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必将产生新的传播方式,同时也会构造新的社会力量。喻国明教授还引用了诺伯特·维纳的观点,指出“信息与信息是使社会连接在一起的粘合剂”是对社会革命性的改造。

喻国明教授还对新媒介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展开了分析。他指出,我们现在信息的普及由过去的“金字塔式”转变为如今信息传播的平民化、草根化。在讲解的过程中,喻国明教授引用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参加耶鲁大学校庆时三分钟的经典演讲的故事进行了佐证。

喻国明教授谈到了“个人”被激活之后,媒介生态重构及政府角色转换的问题。互联网引导下的媒介生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依托大流量开放平台为基础系统;个人、利益组织和专业新闻机构成为联结信息的节点;政府从传播机构的管理者到社会传播生态的共建者的角色转换,将成为未来媒介生态的基本要点。

喻国明教授对现阶段传播影响力与社会沟通力的建构进行了阐释。他指出,现阶段传播影响力的构建需要追求价值的同时更要追求魅力,所谓魅力是对人情感、血脉、温度的魅力,即人文关怀,才能行而远之,拥有魅力。其次认为在传播的过程中领导人需要对关系的正确认同以及要制定正确的引导策略。认为在策略的制定上,需要对情感、关系的判断。喻教国明授将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作为例子说道:人民日报将官方的看法态度以及民间的舆论着力点相互结合,形成“合意空间”从而作为舆论的出发点。

最后,在谈到如何建立媒体公信力的问题上,喻国明教授认为媒体的发展要有底线,要可靠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关切。一个机构底线的高低将影响它自身的发展。

当天,喻国明教授还就学生记者提出的现今各种各样的传播渠道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喻国明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风趣幽默、有内涵、有深度、有启发,赢得了在座师生的欢迎,掌声迭起。人文学院学生樊婷婷表示:“当前大学生群体年轻气盛,网络亲和性很强,较其他社会群体而言更易受到网络“副作用”的影响。因此,作为肩负国家和社会发展重任的年轻群体,更应该积极学习网络舆情知识,增强对网络上错误思想的辨别能力,认识复杂的国情,抵制网络副作用,传递正能量。”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阿孜古丽·伊明则表示:“喻教授讲到了信任构成:胜任、透明、关切、可靠,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话题,尤其对于现在的新媒体出现显得更突出。我们大学生更更应该努力做到。” (编辑:李凤华;摄影:艾山江.阿斯木、王晓晗、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