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访惠聚 >> 动态信息 >> 正文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玉素甫马阿力木:飞翔在高原上的雄鹰

信息作者: 发表时间:18-04-01 10:14:21 来源:新疆大学驻叶城县柯克亚村工作队

“玉素甫马阿力木巴吗?”,一位青年妇女敲门问道,她是来感谢玉素甫老师的。前几天,夫妻吵架,在玉素甫老师彻夜教育引导下,丈夫认识到错误夫妻和好。玉素甫·买买提老师驻村一年多来,怀着对群众的无限热爱,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不知疲倦,奔波在为村民服务的路上,践行着“心中有民的”理想信念。

解民忧,争做群众的知心人

“访惠聚”工作要取得成效,就必须赢到群众的信任。玉素甫·买买提老师一心装着群众,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百姓也把他当作最信赖的知心人。柯克亚(2)村在乡政府驻地,是个大村,人多地少,社情复杂,玉素甫·买买提老师是驻村队员包户最多的一个,为了把工作做细做实,他天天走巷入户,回来时常常满身黄土。每每听到跺脚和拍打衣服的声音,我们就知道是玉素甫老师回来了。一年多来,邻里纠纷、夫妻吵架、讨薪要债、缺煤取暖、内高班学生违纪等困难和事情村民们都愿意来找玉素甫,甚至孩子生病他们也来咨询玉素甫老师,虽然玉素甫老师不是医生、不会看病,但他在群众心中俨然是个“百事通”、一个可以依靠的人。玉素甫老师最大的特点是村情底数清、户户心中明,谁家的门牌是多少号、哪家有超生、谁家的房子不能住人、哪家的门锁坏了等等,他都记在心头,天天惦记,想办法帮解决。

大宣讲,树起群众心中的指明灯

把党的政策和声音传到千家万户,从而引导带动群众是“访惠聚”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玉素甫·买买提老师是群众心中的大喇叭、是公认的从城市来的“大专家”,他结合自己马克思主义专业特点,用群众通俗易懂的“包谷囊”式的语言在不同场合传播党的声音,他的宣讲百姓喜欢、群众爱听。驻村以来,玉素甫老师依托“三结合”、发声亮剑、大揭批、严打专项等活动,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中央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专题宣讲近百场。坚持做到宣讲常态化,全覆盖,结合形势需要定期开展法律法规、计生扶贫、民族宗教、村规民约、文明观念、卫生常识等方面的宣讲,用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释疑群众心中的困惑,送来政策和文明的滋养,让党的政策、党的声音落地生根。玉素甫老师对宣传工作有着极高的要求,有时为了第二天的宣讲,常常准备到深夜。他常说,基层最大的贫困是思想贫困,最好的扶贫是观念扶贫,做好宣讲是我们工作的最高价值。针对特殊人员家属不理解、不明白党和政府的政策初衷,玉素甫老师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蹲点做思想工作,一住四五天,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讲政策、唠家常、解困难、帮农活,看着一个外人这么投入的关心帮助自己,再大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每当群众工作遇到大事难事,工作队总是第一个想到玉素甫老师,他不仅是村民心中的指路人,也是工作队的顶梁柱。玉素甫老师对群众的爱的真诚,群众对玉素甫老师喜欢的真切,群众的质朴和玉素甫老师的执着汇聚成了“访惠聚”驻村工作最温暖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奋力前行。

倡三新,引导群众过现代文明生活

引导村民践行新风尚、树立新气象、建立新秩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关键所在。受传统习惯和自身认识的影响,基层群众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的改变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惰性。玉素甫·买买提老师勇于直面问题,在入户走访和“四同四送”活动中,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展开宣讲,倡导村民开展“三新”活动。从勤刷牙、常洗脸到勤换衣服、勤洗澡,从拆土炕、用板床到买沙发、用茶几,从换地毯、常清洗到避蚊虫、用餐桌,从趴在炕上写作业到买书桌、用台灯,改变家里除了土炕什么都没有、吃喝住全在炕上的陋习,教育群众循序渐进,从点滴做起、从一步一步的革新做起,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文明生活习惯。为了推动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玉素甫老师挨家挨户的讲解简易厕所的坏处,不但影响环境,而且易滋生传染各种疾病等,引导群众建新厕、砌便池,确保环境卫生。他还引导人们去袍服、穿新衣,号召妇女穿戴文明现代的服饰和鲜艳亮丽的艾德莱斯传统服饰,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展现新时代女性风采。在他的倡导下,全村村民的衣着打扮和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改善,时尚潮流吹遍了柯克亚河两岸。

传帮带,勇当村干部的领路人

“访惠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村级干部队伍是否坚强有力、培养是否到位是衡量“访惠聚”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玉素甫·买买提老师主动发挥懂双语、有经验、懂管理的专业优势,积极联系培养1名村干部、1名小队长、3名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一对一”帮扶机制。定期带领帮带对象开展学政策、讲党史、学国语、学管理、谈心谈话等活动,通过同过组织生活、同参加党内活动、“三会一课”典型示范,手把手、心贴心的引领和绑带基层干部,不断提高他们开展工作的本领和综合素质,引导他们转变作风,做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群众信任的合格村干部。每当拿到自治区、地区纪检部门近期典型违法案件通报,玉素甫老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村干部学习,他时常提醒村干部要廉洁自律,增强自律意识,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引导他们忠诚做事、干净做人,以实际行动做群众信赖的好干部。近来,村民们谈论最多的是:村干部的脸好看了、工作热情了、办事也快了,这些都是新疆大学“访惠聚”驻村干部带来的变化,我们打心里感谢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也普遍感到自己工作方向更明确了、能力也增强了、也更有信心了、在群众中的威信也提高了。大家工作的心气顺了,村干部、工作队、村警等之间氛围更融洽了,真正实现“多位一体”“1+1大于2”的效果。

谋出路,助力群众走内生脱贫之路

南疆四地州是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区,扶贫攻坚的任务异常繁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工作队所在的叶城县柯克亚乡柯克亚村是典型的高原村、贫困村,自然条件差,发展潜力有限,是扶贫攻坚路上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工作队一不等、二不靠,带领群众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一步一个脚印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玉素甫·买买提老师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他深知村情,在入户走访中经常为村民出主意、想办法,根据不同情况,他建议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畜牧养殖、庭院经济、经济产业,实现稳定增收;指导村民利用自身技能条件经营裁缝、商店、饭馆、维修、加工等店面,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引导青年村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习致富技能,提升致富能力。为做好扶贫工作,他逐户摸底统计富余劳动力、就业意愿、自身特长。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主动与乌鲁木齐、库尔勒、昌吉、阿克苏、喀什等地企业对接,先后推荐外出务工人员75人,护边员、草场管理员、公益性岗位101人,有效解决了村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需求和愿望。挣到钱的农民纷纷通过电话、登门拜访等方式感谢玉素甫老师,看到其他人辛勤劳动富裕起来、房子越改越大、腰包越来越鼓,村民们除了羡慕也开始动了心,认识到幸福是靠双手奋斗得来的,不是等来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纷纷过来找玉素甫老师咨询请教、自我推荐,村委会的大院里主动脱贫和想要脱贫的排起了长队。

心中有民,一路花香。玉素甫·买买提,一个将要退休的普通教师,在2018年初的“访惠聚”驻村动员会上,第一个主动申请留下来,一干就是2年甚至更长,他用不辞辛劳的身躯走在做群众工作的路上,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昆仑山脚下的柯克亚村,犹如一只雄鹰守护者这里的人民。他常说,不求群众回报,但他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却很高很高。(编辑:米尔妮萨;供稿/图:新疆大学驻叶城县柯克亚村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