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回来了!”6月6日,吐古其乡库木巴村农民技能培训班上,三名漂亮的姑娘站在讲台上如是说,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欢迎离家一个月的伙伴。
这三名姑娘,就是由新疆大学驻库木巴村工作队推选参加由新疆大学承办的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维吾尔族刺绣第二期培训班的学员。工作队特别邀请刚刚学成归来的她们来到培训班,和大家分享这一个月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和一个月前即将踏上学途的茫然模样相比,此刻她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和自信的神色,绽放着属于自己独特的魅力。
塔吉尼沙·麦麦提是最后一个报名参加培训的姑娘,此次却主动要求第一个发言,小小的身躯此刻仿佛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她抬头挺胸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的说:“我从小没怎么上过学,结婚生子之后就在家里做家务。这次报名,本来家里不同意,我也不敢提,但是工作队和村干部亲自去我家里做了工作,加上我对刺绣技艺的渴望,最终获得了家人的同意与支持。当我穿着民族服饰、戴着亲手绣的小花帽走下火车,听到接站老师亲切的对我说“欢迎你的到来,我亲爱的学生”,从那一刻起,我觉得自己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培训期间,老师组织我们去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大学民俗博物馆参观,看到我们祖先用过的那些物品被列为文物珍贵的文物保存起来,我意识到我们应该积极保存及传承传统文化,并且将它发扬光大!我们的刺绣手艺不能丢!”
28岁的阿依古丽·沙吾提虽然学习刺绣技艺只有1年时间,但由于脑子活、技艺出色,所以第一个报名参加培训班。她说:“当初工作队通知大家参加培训班的时候,我也有过别的想法,觉得天天做的事情有必要学习么?可是我真的想出去看看,看看别人的水平,看看我欠缺的在哪里。这次去学习,我才知道刺绣的精华是什么,才知道我欠缺了多少,这一个月的学习,胜过我在家默默琢磨的这一年。我真心感谢工作队帮助争取的这次机会。我的结业作品还入选了在成都举办的刺绣作品评选比赛,希望能被选中,也希望以后能够为民族刺绣发挥自己的能量,让我们民族的美丽在祖国各民族女性的服饰上展示出来。”
有着从事维吾尔族刺绣10年经验的吐逊古丽·库尔班穿着美丽的衣裙站在台上,动情的说:“这是我第一次踏出家门去到首府乌鲁木齐。这次学习我有个深刻的体会,学习好双语真的非常重要,初到培训班,由于语言的障碍,连外出基本购物都有困难,但经过一个月的认真学习,我们几个现在都可以用汉语进行简单对话了。在那里,我看到大家都在忙于学习、忙于奋斗;而我们呢?我们大部分人都满足于现状,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姐妹们,作为女人,我们不是生来就只能做家务,我们一样能创业,用我们的双手,绣出民族的精华,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新疆大学驻库木巴村工作队副队长李厚建代表工作队对3名学成归来学员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说,在新疆大学培训的这一个月,培训班的老师经常会与工作队沟通,交流学员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各位学员们能够很快适应学习节奏、融入集体生活,这就是进步与提高。希望学员们能够将在新疆大学学习时的精神面貌带回家乡,提高实践能力、开拓创业思维、传承民族技艺;也希望全体青年村民能够向她们学习,用勤劳的双手成就幸福生活。
此次维吾尔族刺绣培训班共有包含新疆大学驻村工作队选送的21人在内的60名学员参加,由自治区文化厅、教育厅主办,新疆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研究中心承办、新疆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协办,针对维吾尔族刺绣传承人群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题培训,通过理论课、观摩课、实训课进行学习与实践,让全体学员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促进维吾尔刺绣及衍生品的生产,提高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编辑:刘梦雯;供稿/图:新疆大学驻叶城县吐古其乡库木巴村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