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族团结一家亲 >> 动态信息 >> 正文

【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报道之三十四:新疆大学第八批干部在叶城县柯克亚乡结对认亲

信息作者:新疆大学驻村工作队 发表时间:16-12-20 12:41:25 来源:新疆大学驻村工作队

夜赶流星昼逐尘,驰奔千里缘结亲。

不比穆王赴瑶台,只为柳枝化邓林。

——新疆大学保卫处王晨

叶城县柯克亚乡柯克亚(2)村村民听说远在乌鲁木齐新疆大学的亲戚要来看望,为了这次千里相聚他们早早来到了村委会大门口,每位村民手中都捧着一顶耗时一个月完成的小花帽,想在这个寒冬,带给亲人最真诚、最温暖的回忆。在他们的翘首期盼下,12月17日下午15时,新疆大学第八批结亲干部领队保卫处王晨副处长的带领下,来自新疆大学的36名结对认亲干部冒着寒风来到了村委会大门口,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新亲戚,也为等候在门口的村民带来温暖,整个小村庄的上空久久地被这份温暖环绕着。

当天,新疆大学党委书记赵嘉麒也专程来到了结亲活动的现场,指导结亲工作,并用朴实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结亲活动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希望新疆大学的干部和柯克亚(2)村的村民用这时间不长的相处,结下一生的缘分。

这次结亲的感人之处,也是从第一声问候开始的:“艾斯拉姆艾来孔!”“你好!”简单的问候,浓浓的情谊,瞬间拉近了双方的心与心的距离,融为了一家人。结亲活动现场处处透露出这样温馨的画面。第八批新疆大学结亲干部为亲戚们送上上了暖瓶、收音机以及11000元见面礼金。每一个亲戚都为来自乌鲁木齐的家人戴上了小花帽,带来了家里的核桃、红枣还有很多精心准备的礼物,想给远方来的家人一份温暖的祝福。新疆大学保卫处武装部主任代养范的亲戚还为他带来了亲手挑选的围巾,刚一见面就亲手为他戴上,就像一位老父亲终于等来了远方的孩子,这份温暖在此刻如期而至。

新疆大学计财处科研经费管理科副科长刘艳萍说:“说实话,来结亲前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在这长达1530公里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应该和素未谋面的家人如何交流。但就在踏进村大门的那一刻,看到村民们带着淳朴的笑容,不断的呼唤着‘艾斯来买力孔’的时候,所有的不安和忧虑瞬间烟消云散了。语言不通不是问题,从未见过面也不是问题,这一次结亲的缘分就是我今后最大的动力。我也是农村长大的,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淳朴和真诚,我期望下次再来看望他们一家,感谢他们在冬日里温暖、纯真的笑容!我们终于来了。”

新疆大学工会吴涛的亲戚是一位漂亮的维吾尔族大娘,知道有家人从远方赶来看她那一刻起,就开始动手绣起了小花帽,一针一线装满了期盼和喜悦,从选择花帽的颜色到刺绣的工艺,大娘一刻都不曾懈怠。大娘说:“我们这里地方小,也穷,送这顶小花帽希望他感受到我的祝福。”小小村庄不比大都市的繁华,太过值钱的礼物也拿不出来,但是这一顶小花帽装着大娘满满的心意。

“对于结亲最大的感受是感动。” 新疆大学国际处汉语推广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雯说,“在结亲之前你很难想象,本来两个毫无交集的家庭,会因为一次结亲而成为彼此心中最深的牵挂。”杨雯的亲戚家中有三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去他们家作客时,亲戚用电动三轮车载她过去,将仅有一块的毛垫子扑在她的位置,妻子和两个大女儿坐在她旁边,把她紧紧的围在中间。亲戚很自然的把还在襁褓中的小女儿放在她怀中,小女孩瞪着圆圆的眼睛看她,不吵不闹,咯咯的乐了。杨雯说:“我只想把最好的祝福给他们一家人,我希望短暂的相处成为我们两家人的纽带,分开后,我会在远方的天空下牵挂着他们,我知道他们也会,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都说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为了让远方的家人来到村里帮助亲戚,但是在一次次的结亲中可以看出,新疆大学的干部们从亲人那里感受到最真诚的祝福和温暖,这何尝不是一种互助呢!杨雯说:“我们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见识帮助他们更快地接触更大一些的世界,他们的淳朴却又将我们在城市里遗失的初心找回。不忘初心,我们一起和柯克亚,和叶城,和新大,和新疆,和祖国一起成长和强大。”

到了要离开的时间,可是,回去的车却始终无法启动。不断有亲人送来自家的礼物和馕,不少新疆大学的干部要求再延迟几分钟要和家人再拍几张照片,留下联系方式,原定的归期一再推迟。直到天色渐变,才不得不离开返程。

结亲活动从乌鲁木齐出发,从柯克亚结束,这段珍贵的缘分也从此刻延续。回程的路上,车里没有了来时的欢快,大家都闷闷地没有说话,分别总是会伤感,更何况是与家人一别。

单位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吴敏问:“我们什么时候再来啊?” 王晨副处长回答说:“不会太久的,下次要带点什么礼物来好呢?”他摸了摸头顶的小花帽,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家人装进回忆里,期待着下一次见面的场景。(编辑:翁传洁;编审:李凤华;供稿/图:新疆大学驻村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