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族团结一家亲 >> 动态信息 >> 正文

【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报道之七十一: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刺绣(第二期)培训开班

信息作者:人文学院 发表时间:17-05-15 19:20:30 来源:人文学院

2017年5月6日,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刺绣(第二期)培训在新疆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负一层会议室举行开班典礼,此次培训是自2016年研培计划启动以来新疆大学开展的总第4期培训,第2期维吾尔族刺绣培训。参加培训的60名维吾尔族学员分别来自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及喀什地区叶城县,将在为期一个月内的培训中通过理论课、观摩课、实训课进行学习与实践。

▲参加开班典礼全体学员与文艺学、民俗学教师代表、学生代表

新疆大学党委副书记葛国,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广明,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处长王洁、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李亮,自治区公益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童关锁,新疆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期培训首席专家热依拉·达吾提教授,新疆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高波教授,新疆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靳焱出席开班典礼。典礼由本次培训项目负责人、新疆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研究中心主任王敏教授主持。参加开班典礼的还有新疆大学文艺学、民俗学的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

新疆大学党委副书记葛国首先致辞,他讲到,非遗传承人群培训项目的开展,是新疆大学学者致力于科研带动教学,教学孵化培训,培训服务社会,助力科研转化,积极发挥科研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本期培训学员均来自教育系统驻村工作点,希望学员们在一个月的培训中,能够严守纪律,勤学手艺,做出一流的手工艺品,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促进维吾尔刺绣及衍生品的生产,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同时也希望学员们能充分感受新疆大学校园文化,将现代大学生精神面貌带回家乡。

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处长王洁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文化部提出了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战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将包括维吾尔族刺绣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国家层面进行推动,希望在座学员能够秉承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神圣责任感,珍惜机会,团结协作,最终学有所获。

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李亮说,新疆大学学科齐全、师资丰富,在非遗的研究、保护、培训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希望新疆大学进一步发挥高校的人才、学科、平台优势,将培训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作品导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让学员能学有所成。同时也希望学员们在新疆大学优良的学习环境中、优秀的师资团队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沟通与交流,提升技艺,推动刺绣行业的发展。

▲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广明代表新疆大学接受蒙古族刺绣培训班敬献锦旗

新疆教育厅驻村点学员代表吾格丽尼沙·吐地、新疆大学驻村点学员代表吾热姑丽·艾克拜尔先后发言,她们对提供此次培训机会的各级单位表示感谢,表明将在培训期间,遵守纪律、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将手艺传承下去。

▲新疆教育厅驻村点学员代表吾格丽尼沙·吐地发言

▲新疆大学驻村点学员代表吾热姑丽·艾克拜尔发言

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参观了上一期蒙古族刺绣培训班的学员代表作品以及本期学员从家乡带来的十字绣作品,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广明代表新疆大学接受蒙古族刺绣培训班敬献锦旗,与会领导还为学员代表们发放了培训教材与新疆大学校园纪念品,开班典礼在与会领导、专家与学员们的合影中圆满结束。

▲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参观蒙古族刺绣培训班学员代表作品及本期培训班学员从家乡带来的十字绣作品

据悉,自2016年研培计划启动以来,新疆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研究中心先后完成自治区文化厅、教育厅委托的“哈萨克族花毡传承人群培训”、“蒙古族刺绣传承人群培训”、“维吾尔族刺绣传承人群培训”等项目,累计培训来自新疆阿克苏、喀什、巴州、塔城等地各民族学员200余人次,创作了花毡、刺绣等作品300余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映。(编辑:翁传洁;供稿/图: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