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我校赴叶城县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我校广大干部在与结亲家庭交流交往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自治区启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紧迫感,也在结亲中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小编将遴选部分干部的结亲感想体会,一起感受他们的结亲活动的心路历程……
2016年11月15日,我很幸运成为新疆大学第三批前往叶城县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40余干部之一,奔赴叶城县亲戚家。在火车上经历了20多个小时后,16日中午,我终于来到了叶城县,后有一道来到了依提木孔乡九村。村支书带领着结对亲戚们早已等候在村委会。第一个环节就是认亲人,我的结对乡亲是一位女性,丈夫去世两年,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她是带着4岁的儿子一起来见面的,她人看着很纯朴,我俩都笑着,热情握手,相互问候,因语言的关系需要翻译才能正常交流。第二个环节,一起吃午餐,我们一边嘴上各自说着相互听不懂的语言,一边打着手势走进饭堂,小儿子坐在我俩之间,开饭啦,此时不需要语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份真诚,取馕,端饭,倒茶,递水果,很快,孩子不拘谨了,我喂的饭,他张开小嘴吃了!交流就这么简单!第三个环节,送温暖,有学校统一的礼物,有我们自己的心意,送出一份真心,送出一份亲情。第一次结亲戚,时间太少了,来不及做其他更多的事情,我想在以后接下来的联系中会有更多的交流,交往,亲戚走起来!
——新疆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顾桂梅
11月15号我们乘火车出发,在喀什地区叶城县依提木孔乡结对认亲。我与依提木孔乡7村的党员布阿西.吐鲁甫结亲。他们家是个三口之家,拥有12亩地。在跟他们交流谈话以及探访过程当中,我深刻意识到“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重要意义所在。在亲身体验当地的生活、了解认亲户家庭情况后,我将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着力宣传好国家法律法规和惠民便民利民政策,让我的结对亲戚和各族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新疆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巴哈尔古丽·帕孜丽
我的结对认亲家庭是9村的阿布都艾尼·亚森一家,阿布都艾尼不懂汉语,我不会说维吾尔语,第一次见面的我们只有通过新疆大学学工部的阿迪力江·依沙木老师与阿布都艾尼交流。但,我在心底暗下决心,一定学好维吾尔语,争取将来用维吾尔语交流,并帮助阿布都艾尼·亚森也学好汉语。
我来到阿布都艾尼的家中,见到了他的妻子,她浑身上下收拾得很利索,待人很腼腆。院子里、家中很简朴,家具不多,但显得很干净、整洁。可以看出女主人是个勤劳、爱干净的人。
虽然见面时间很短,很快我们就返回乌鲁木齐了,但是9村的面貌、阿布都艾尼一家的境况却深深地印进了我的脑海里。结对子活动看似简单,短短的行程,所见所闻,让我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进一步理解了自治区党委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重要意义。进户的过程中,我看到他们的生产、生活还相当艰苦。通过结对子活动,我了解了阿布都艾尼家的情况,计划和他们共同沟通,寻求致富的道路。结对子过程虽然语言不通,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互相都很默契。
——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 吕光辉